五四運動
預備
編輯
5月2日晚,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,議論巴黎和會事,氣氛激昂,決定通知北大全體學生舉行大會。[87]
5月3日晚,北京大學學生在北大法科(第三院)大禮堂舉行大會,北大一千多人幾乎全體出席,高師、法政專門、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應邀有代表參加,北大校長蔡元培亦有知曉和私下支持。同學們爭相發言,號召大家奮起救國,並要求嚴懲曹汝霖(交通總長,《二十一條》經手簽訂者)、章宗祥(駐日公使,簽訂膠濟鐵路協議)、陸宗輿(幣制局總裁,1915年駐日公使,向日借款經手人)。最後定出四條決議:一、定於次日即5月4日協同其他兄弟學校齊集天安門舉行愛國大示威,二、通電巴黎專使不准簽字,三、通電各省於5月7日(國恥日)舉行愛國示威遊行,四、聯合全國各界一致奮起力爭。[87]
五月四日
編輯
被學生燒掉的趙家樓
5月4日,上午10時,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的學生代表召開碰頭會,陸軍學校也派了學生代表列席。[88]教育部代表前去北大勸阻未果。下午1點許,諸院校共計三千餘名學生匯集天安門前廣場,預備進行示威活動:最早到達的學生來自北京高等師范學校、匯文大學,緊接的學生是來自北京法政專門學校、工業專門學校、農業專門學校、醫學專門學校、警官學校、鐵路管理學校、稅務學校、中國大學、民國大學和朝陽大學。最晚到達的是北京大學學生,因為在上午11時左右,教育部代表在幾名軍官警官陪同下到達北京大學,當着蔡元培的面(當時也有報說蔡不在現場),勸說學生放棄遊行,雙方經過長時間對話和辯論未有達成一致。[88]教育部代表也隨同北京大學校生,抵達諸校學生分組列隊集合的現場,北大學生當場介紹該代表及前涉論辯事由。後教育部代表向學生詢問集會用意,學生便遞上傳單給他作答復,而該代表也繼續勸告學生解散集會,建議他們改推代表向政府和各使館交涉;步軍統領衙門統領李長泰、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相繼到場,勸告放棄遊行。學生們沒有接受勸告,段時間集會經幾名參與者大略闡述了集會意義後,至下午兩點左右,學生們開始有序地從廣場出發出中華門,向東交民巷各國公使館前進。[88]隊伍在遊行過程中,四處分送傳單,手執白布製成之旗,上書「力爭山東問題」、「排除賣國漢奸」及「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」等字樣[89],還有提出「外爭國權,內除國賊」、「取消二十一條」、「拒絕合約簽字」等標語、口號。
羅家倫起草的《北京全體學界通告》,印刷了5萬份,廣泛散發:
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併吞青島、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。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,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。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,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,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。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,外爭主權內除國賊!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!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: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!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!國亡了,同胞起來呀!
隊伍經過中華門到棋槃街向東轉,到了東交民巷的西口。學生們事先曾打電話與美、英、法三國公使館溝通,他們都表示歡迎,而西口內的美國兵營的軍官也在學生們抵達時放行了,還讓隊伍通過了美兵營和美使館。然而東交民巷的捕房拒絕學生隊伍繼續通過,說除非得到大總統的同意,才得准許入內遊行。當由該巡捕打電話與總統府交涉,往返磋商不得要領。據《每周評論》引述當時情景:「大家只好在美使館前連呼『大美國萬歲!威大總統萬歲!大中華民國萬歲!世界永久和平萬歲!』四聲。」[88]
而後學生派代表前往美、英、法、意使館遞送說帖,至美國說帖中這樣説:「二十一條中日協約,乃日本乘大戰之際,以武力脅迫我政府強制而成者,吾中國國民誓不承認之。青島及山東一切德國利益,乃德國以暴力掠去,而吾人之所日思取還者。吾人以對德宣戰故,斷不承認日本或其他國繼承之。...吾國與貴國抱同一主義而戰,故不得不望貴國之援助。...請求貴公使轉達此意於貴國政府」。因爲是星期天,並未見到各國公使本人。
東交民巷未能通行讓學生很懊惱,臨時決定前往位於長安街東端之北的趙家樓二號曹汝霖住宅,下午4點半左右到達,要求曹汝霖出來解釋與日本締結密約的原因。數十名軍警把守,試圖讓學生後退。學生非常激動,翻墻打開大門湧入。藏匿起來的曹汝霖未被學生尋見,適駐日公使章宗祥正在曹宅有所商議,被衆瞥見攢毆,受傷甚重。[89]闖入者並搗毀家具,火燒曹宅,史稱「火燒趙家樓」事件。隨後,軍警聞警前來救火。奉召到場的警察總監吳炳湘及步軍統領李長泰,帶領警隊及步軍游擊隊,強迫解散剩餘人群,[90]並在街上捕去32名學生。章在警員護送下入醫院調治,據稱腦筋震動,遍體鱗傷。[90]
運動擴大
編輯
「五四遊行被拘留之北京高師學生七日保釋返校」
五四運動時期清華學生在體育館前焚燒日貨
北京政府方面態度嚴厲。5月6日,總統徐世昌下令警察恢復秩序,「倘再有借名糾眾,擾亂秩序,不服彈壓者,著即依法逮捕懲辦,勿稍疏弛」。5月7日驅散社會團體的國恥日紀念活動。5月8日,訓誡教育部,要其整飭學校。5月10日,學生提訊。5月14日,下令將用軍力來鎮壓學生運動。5月18日,日本公使向外交部抗議,要求禁止學生的反日活動,日本軍艦集中於天津、上海、南京等港口游弋,施加武力威脅。5月23日取消多種學生及社會刊物,5月25日,教育部下令學生3日內復課。
學生方面寸步不讓,各校校方在短暫調停之後也與政府對立。5月5日,北京各校開會,重申要求。14所院校校長開會,着手爭取被捕學生的釋放,也勸告學生保持冷靜。5月6日,成立北京學生聯合會。9日,北大校長蔡元培辭職,11日,教育總長傅增湘辭職,多所學校校長紛紛辭職。北京教職員聯合會隨之成立。被捕學生向法庭提交言辭激烈之聲明。罷課開始是各校自行其是,到5月18日,學生聯合會決定全體罷課,上書總統,發表公開宣言,提出六點要求:不可簽字山東條約、懲辦曹章陸、挽回蔡傅、撤銷對學生壓力、抗議日本留學生被捕、重啓南北和談。5月21日,總理錢能訓回復,模稜兩可地表示會「鄭重進行」之意,隨後有更多高壓手段。學生進一步加強組織,設立義勇團、講演團、各校自治十人團。學生運動從大規模集會轉向多樣化小型街頭集會,發表演講,鼓勵抵制日貨。
五四運動得到全國各界支持,影響了22個以上省份的200多個大小城市。大中院校的學生迅速響應,遊行、示威、罷課、成立學生聯合會,6月16日在上海成立全國性的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。全國的報紙、社會團體、工商團體紛紛表示支持學生。各方政治力量也都表示支持學生,南方政府、孫中山發表言辭激烈的聲明,一些軍閥、康有爲等也表示支持和同情學生。
六三運動
編輯
揚州群眾火燒日貨支援學生
6月3日,北京大逮捕,引發上海罷市罷工浪潮,進而擴展到全國,運動進入一個更激烈更廣泛的階段,這既是五四運動的一部分,也可以單獨稱作六三運動。
6月1日,總統徐世昌下令北京戒嚴,2號逮捕7名學生,學生非常憤怒,出動更多的人上街,3號逮捕400餘人,4號逮捕700餘人,政府不得不徵用校舍作爲拘留所,學生出動更多的人在街頭演講,做好了被捕的準備。1000餘名女學生在總統府遊行請願,教師及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,去監獄慰問,送去食物。6月11日陳獨秀在街頭散發他寫的《北京市民宣言》被捕,後來9月16日方獲保釋出獄。
5月下旬,上海學生與商人、工人積極聯絡,使得運動的參與面擴大了,成爲運動的新的中心。5月31日,上海爲在5月7日因傷去世的北大學生郭欽光舉辦追悼會,有10萬名學生和市民參加。6月3日,北京大逮捕開始之後,上海學生與工商界領袖開會,並一家一家地走訪商店,懇請支持。6月5日,上海大罷市開始,包括租界的商店也統統關門。上海工人也開始罷工,參加人數估計6萬到10萬以上。6月5日,上海各界成立「全國各界聯合會」,亦稱「工商學報聯合會」。此後罷工罷市浪潮擴散到全國。
政府妥協
編輯
在全國各界的壓力下,北京政府終於後退。6月5日,軍警從校園撤退,6月9日,曹汝霖、章宗祥、陸宗輿辭職,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但沒有被接受,6月13日,總理錢能訓辭職,6月12號,各地的罷工罷市開始停止。
6月24日,政府通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,改變此前要簽約的指示,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簽約。全國各界各方前後給代表團發了7000多封電報,強烈要求不可簽約,巴黎華僑也組織遊行示威強烈要求不可簽約。對德《凡爾賽條約》中也包括廢除中德不平等條約的條款,這是中國想要的。代表團跟和會溝通,看是否能簽約但註明保留意見,不承認轉讓山東權益給日本相關條款,和會不允許,一直抗爭到最後無果。最後,6月28日簽約日,代表團拒絕在《凡爾賽和約》上簽字[91]。